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
【如何自學作曲5】-樂理是拿來用的,不是拿來背的
文/林明儀(Ming Lin)
從這週開始,每週五跟大家介紹的是「作曲的行前準備」,也就是在作曲前,我們可以蒐集哪些能力及工具,讓我們接下來的作曲工作能夠更順暢。
大多人都知道,要寫曲第一個要懂的是樂理,如同學習語文要先開始認識字母單字一樣。但老實話,看到那厚厚一本樂理,頭都昏了,更何況音樂是有聲音的東西,怎麼可能只有看看書就懂了呢?最好的方式,還是透過實際的音樂及演奏(唱)去學習樂理才快。
很可惜的,因限於目前只能用文章的方式,無法讓各位聽到聲音,所以我挑出幾個樂理的重點,用生活化的方式解釋給大家聽。
--
現在請先想像你是個媽(或爸),你生了一個小孩,這個小孩就是「旋律」,而且你可以自由決定如何培育這個小孩。
●旋律:依照你個人的基因風格,這個小孩可以非常像你,有你的特色。
●節拍及節奏:運用這個,你可決定小孩的個性是急躁還是緩慢、是穩重還是活潑的。
●調性:運用這個,你可設計小孩的個性是外向大方還是內向悶騷、笑口常開還是悶悶不樂。
●和聲:運用這個,你可以把你的小孩穿上不同的外衣,讓他顯得更美,甚至美得讓你不敢相信這是你家小朋友。
●樂句或樂段:運用這個,讓你的小孩有如經過人生歷練,有高低起伏,最後變成成功人物,不至於平庸無聊。
--
當然樂理這門學問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,但我覺得就先學上面這五個就夠了。現在就先大概了解他們的功用,等到時有需要再去研究即可,不要一開始就被樂理嚇壞,它其實沒那麼可怕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