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關學習】好聽的頭銜不可靠
這兩天看到一個廣告,標題大概是「昨日的賣場服務人員,今日的程式設計師」,是一個鼓勵讀者去上程式設計課的廣告,看似很勵志,可是我就是覺得怪怪的。
這讓我想到以前在上數位音樂課程時,課程招生也是用類似「成為音樂製作人」之類很帥氣的名稱來吸引學生報名,但我認為,除了在裡面學習應該具備的技術之外,自己也要花相當的時間去思考如何走出一條新路。
大多數台灣人有個壞習慣,喜歡「方便」,最好是大家幫我弄好好,我照著做照著走就對了,然後突然有一天,情勢環境開始改變,沒有人可以幫你「建議」時,自己就慌了,然後就開始無止盡地怨天尤人,急忙想趕快找下一根「浮木」。
一直有計畫地讓自己學習新技術及觀念是絕對需要的,但不要被好聽的頭銜所蒙蔽,重點是如何讓你學的東西,如同種樹一樣,從「小樹芽」開始穩定成長,不同時期加入不同需要的「營養及磨練」,讓這些技術成為穩定的「大樹」,而不是在汪洋中,載浮載沉的「浮木」。
好聽的頭銜聽起來很酷,但要投入的心力以及等待成功來臨的時間比你我想像中的多,不要被補習班的花言巧語迷惑,除非你已思考清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